元宇宙的叙事仍然是 crypto 的主线之一,它为数字资产提供一个呈现和使用的终极场景。据 Metacat 消息,比特币生态上线了元宇宙项目 Bitmap.land,但技术真的是问题的核心吗?看看今天空旷的元宇宙空间,除了代币价格的涨跌,以内容为主体的文化生态一去不返。metacat.world
堆栈,分类元宇宙的基础设施
科技哲学家 Benjamin Bratton 用“堆栈”(Stack)的模型将世界分为 6 层,我们不妨对照也将元宇宙做一个分层。
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承载着上层结构,NFT 用来标记“非同质化资产”包括商品、土地和身份信息。
用户以 DID 的形式扮演 Avatar,并参与在元宇宙空间中的“劳动”。劳动的底层逻辑是用户花费时间以创造数据(不管是留存时常还是互动参与)。
数据以 GameFi,SocialFi的形式构建“关系”(relationship),从而在交互中达成共识,形成社群。
紧密的社群生态将涌现出独有的文化现象。(meme, slogan)
当社群拥有足够的号召力(一种团体的卡里斯玛,像今天的 FWB 和 Nounce),Mass adoption 的嫁接和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。
创作者、地产商(虚拟土地)、实体商业(LV、Nike、星巴克等)已经完成了一轮试水,NFT 交易也随着加密市场走低而失去活力。在“吴说区块链”近日发布的访谈中,嘉宾 Cobo 创始人神鱼表示:“(NFT)这个东西我觉得是有价值,尤其是跟传统的 WEB2 结合或者一些传统的会员计划的结合上面,能明显感受到能够带来比较多的增量的用户……这一块还有一些基础设施要完善。”
不管是以太坊二层还是比特币 Ordinal 铭文,都不应该是元宇宙的核心叙事。NFT 火爆的两年以来,硬件设备、场景设计、品牌赋能已经构建了基本的框架,甚至进入产业化阶段,中国不少城市将元宇宙作为发展方向出现在官方文件中。此时的技术创新就应该与基础设施(facility)所描述的一样,提供水电、公路、车站、机场等生活保障。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探索好比是供电标准的差异,元宇宙——一个 DID / avatar 生活的数字世界,不会因为充电头形状的不同而在生活方式上大相径庭。技术的归技术。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把泥洼路修成柏油路,降低入门门槛的同时提高效率,不同区块链对资产安全的诉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。
随着 6 月最后一周 NFT 市场数据的回升,相关的讨论也开始变多。关注这个命题是在 6 月 28 日的 Twitter Space 面板上同时出现了三个房间,SuperRare 发起了“NFT 作品太贵了吗?”(Are NFT art works too expensive?),ArtBlocks 为当晚发售 John Gerrard 的生成艺术新作品《国旗》(World Flag)做的推广活动,同时有一个中文房间主题是对 Azuki Elements 的吐槽和维权。三个房间都在谈 NFT,但话题就像是架构在 Twitter Space 上的三个平行宇宙。SuperRare 1/1
Artblocks 生成艺术
虽然在智能合约层面上几乎没有差别,而三种类型的创作者、社群组成、收藏模式之间交集甚少——甚至没有交集,在细分领域中所面对的问题也不是普适性的。SuperRare 杂志和内容总监 @lukewhyte 在发言中提到:“一位艺术家如果想‘为艺术而艺术’去 Tezos 上 mint 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去,而他的另一件作品挂在 SuperRare 以 15ETH 的价格出售,这让人难以抉择。”从作品分类到价格机制的野蛮发展是 NFT 的现状。艺术家 @soulcurryart 的发言直指问题所在:“首先作品应该被明确分类,什么类型的作品决定了收藏人群愿意以多高的价格付费。在我 30 年的从业经验中,一件作品的价格应该是和艺术家的付出是对应的。艺术家在作品上付出多少劳动应该反应在作品价格上。现在我们看到有像 Fidenza 这样的天价生成艺术,还有 AIGC 作品,我们需要划清这些类型之间的界限,再来谈论为他们定价。”我们不得不将“文化”理解为一个架构在 NFT 之上的堆栈层级,它通过对历史、知识、人文的重新梳理,将这些散乱的 NFT 有机分类,才得以作为营养参与到元宇宙的构建当中。
ArtBlocks 发布作品 《国旗》,用生成算法延伸了 John Gerrard 在作品《旗帜》(Flag)中关注的问题。艺术家以化石能源的消耗为线索,幻想了一个地球生态被完全破坏的未来,在沙漠戈壁的环境中各个国家的鲜艳国旗迎风飘扬。该作品由佩斯画廊(PACE Gallery,美国头部画廊)与 ArtBlocks 联名呈现,将当代艺术的叙事顺利对接到加密语境。SuperRare 邀请的艺术家更有代表性 @soulcurryart 是一位有超过30年从业经历的插画设计师,@leilapintonyc 也在艺术行业横跨艺术、设计、策展等多元身份。关于“贵”的讨论不但在横向上对比了 Tezos 等平台的优势,更在纵向的维度上探讨了传统艺术市场带来的经验。
关于 Arzuki 的讨论更多关于新发布 Elements 系列作品的风格一致以及出现了“连连看”(新合约用了与原系列一样的 metadata)的现象,还有项目方的 20,000ETH 何去何从。元宇宙的本质是经济系统。请别忘了《雪崩》的主角是一个披萨外卖员,赶时间送货赚生活费。不管今天硬件设备体验多好,图像制作成本多么低廉,如何在开放网络中获取用户才是生态发展的关键。如果没有文化的构建,以金融手段支持的 NFT 价值到底是难以持续的。
与我们正在经历的世界一样, 没有一种文化能够获得 80 亿人的共识,最终还是绕不过“想象的共同体”。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决定着生态的可能性,在去中心的技术背景中,以价值、功能、情感滋养的文化土壤,是元宇宙做大做强的唯一可能。数字化合物推出DiCo+专栏,将通过一系列加密艺术相关人物、事件的采访和报道,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呈现行业版图。
AIGC并非断裂的文化经验 / 圣杯的价格,苏富比拍卖中的3AC NFT资产 / IRL,对齐的NFT愿景 / 了解蓬皮杜加密艺术收藏